一、模式的创新。模式分为两个方面。第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运营模式,比如说跟合作伙伴的模式,通过什么方式挣钱,这个模式是不是需要改变?
第二方面是零售企业面向外部的消费者,如何进行人货场的创新?零售的产品,本质上并不是那些由工厂生产出来的单件产品,而是零售企业的服务模式,来自于场景空间的体验。零售企业本身的产品模式是否可以创新?每一次出现的那些零售新物种,从茑屋书店到盒马鲜生,苏宁的趣逛逛,小米有品,等等都是新的产品模式。
二、产品的创新。这里的产品是指具体的产品。比如说一件衣服,一件电器,餐饮行业的菜品等等。
吴晓波称,中国新制造的具体特征是新人群、新需求、新设计,以及“颜价比”(90%颜值+10%微创新)。在革命性技术久不发生的小家电市场上,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体现在审美力、品类及功能的微创新上。
产品的颠覆性创新很难,需要依赖于新技术的出现。但是,在原来的基础上,做微创新是可以的。颜值是微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了实现年轻人的颜值正义,收割“审美红利”。
举个例子,服务行业,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对中国的年轻人穿衣风格带来很大的影响。JK风格的制服成为一种明显的潮流。所谓的JK是指日本女高中生的校服款式,包括背心裙、夏服、中间服、马甲、西装、大衣、冬服等等。
电商的数据显示,在过去的一年当中,Jk制服、汉服、洛丽塔此类相关的服饰品类,销售规模超数百亿。
这些在产品上的变化和动态,传统企业get到了吗?